別再糾結於神人性的描述

meditation-2214532_1280在2017年末,跟大家分享一點心得。許多關於個人學習成長的理論,都會有一種階梯式的學習層次,例如九型人格的九個健康層級、成人發展理論的意識層級、U型理論的四種傾聽層次……等。近幾年的課程帶領中,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:別再糾結於那些神人性的描述! 

何謂「神人性描述」

任何完整的理論,一定都能從中看出成長性的發展,例如九型人格會談到性格的成長與退化、三中心的混亂與整合、高層次的三中心。這些理論都是真實反應出人的發展性。另一方面,這些理論的高層次樣貌,幾乎都是修行者經過數年的自我修煉,才慢慢整理出的經驗,所以我稱之為「神人性的描述」。

近幾年的教學中,我開始反思學習者的心態,是「修行」還是「修身」。任何願意學習的人,一定是要修身,希望讓自己更好;但他們不一定要修行,因為修行需要擁有更深遠的渴望。修行者才是神人性描述的主要對象。

神人性的描述很重要,但……

先澄清一件事,我認為神人性的描述很重要,因為從這些描述中,才能看見該理論的意義和發展性。但另一方面,我也發現許多學習者容易糾結於這些神人性描述當中,例如,許多成長理論中,關於高階層次的描述,都是接近天人合一的狀態。學習者對於這樣的描述,通常有兩種反應,一種是自我感覺良好,認為自己已達到該狀態;另一種是感到無比挫折,覺得目標遙不可及。

先回到人間,把神人放在心中

無論你學的是九型人格,或是任何自我成長理論,都要真實的回到當下狀態,針對自己的一般狀態進行練習。至於神人性的描述,就讓它留在那吧!一旦時機成熟,該發生的自然會發生。就像我在《動物方城市Zootopia》一文中提到的,好好學習神秀時時勤拂拭,那才是我們要做的。

祝福大家2018持續學習成長。 (這是舊網頁的最後一篇文章,明年網站就要更新了。)

想要回應